在2023年的司法实践中,浙江省法院系统展现出了对环境资源案件治理的坚定决心与显著成效。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的数据,全省法院共新收环境资源案件12259件,相较于2019年,案件数量下降了28.1%。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浙江法院近年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环境资源案件诉源治理、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的不懈努力。
面对环境资源案件,浙江法院不仅严格依法审理,更在落实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实质性化解纠纷的方法。在“如我在诉”理念的指导下,全省法院开展了“环资案件实质化解攻坚”活动,全年共成功化解案件646起。其中,浙江高院通过引入第三方企业盘活项目,妥善调处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9.12亿元的解除采矿权出让协议案,为类似案件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为实现“判决一案,规范一片”的目标,浙江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积极发挥司法建议的作用,通过向环境资源执法部门提出预警和治理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全年共提出预警和治理建议39份,其中2起案例更是入选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典型案例,1起案件入选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另有6起案件入选最高法院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的入选,不仅展示了浙江法院在环境资源案件审理中的专业水准,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环境司法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优化生态修复责任承担机制方面,浙江法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湖州地区法院率先落地了5个司法碳汇修复项目,通过促成碳汇交易1.7万吨,实现了“破坏者赎买—保护者受益—受益者保护”的良性循环。这一做法不仅有效修复了受损的生态环境,也为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数字化改革的牵引下,浙江法院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数字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法院不断深化“全域数字法院改革”,将原有的“绿源智治”系统迭代升级为“法护生态”集成应用,新增了森林法官、碳汇修复等功能模块。同时,还推进了“破产e治”、“环保非诉案件智能审查”等试点应用,打造了“多跨场景”协同治理的新成果。这些数字化应用的推广使用,不仅提高了环境资源案件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湖南宋牧律师事务所是一家综合的大型律师事务所,郑贴侨主任以律师职业道德为最基本准则,以追究公平正义为目的,愿意跟天下律师同行一起维护社会正义,诚信做事,诚恳待人,愿一此交往,终身成为朋友。电话微信同号:18907390038。
郑贴侨律师主要做二审为主,做疑难复杂案件为主,喜欢研究法律最前沿,欢迎有这种职业经验的律师一起研讨。